《月下独酌》李白_《月下独酌》完整版

       很高兴有机会参与这个《月下独酌》李白问题集合的讨论。这是一个多元且重要的话题,我将采取系统的方法,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案例和观点。

1.《月下独酌》全诗的意思是什么?

2.《月下独酌》全诗注解及赏析

3.孤独饮酒的诗句

4.《月下独酌(其一)》李白唐诗鉴赏

《月下独酌》李白_《月下独酌》完整版

《月下独酌》全诗的意思是什么?

       《月下独酌》作者:李白

       释义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

       1.陶渊明《杂诗》:"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

       2.独酌:酌,饮酒。指独自饮酒。

       3.三人:指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一说月亮、作者及其身影恰恰合成三人。

       4.对:朝着

       5. 不解:不懂,不理解。不解饮:不会喝酒。

       6. 徒:徒然,白白地。

       7.将:和。 

       8 行乐须及春:意谓趁着春天好时光及时行乐。

       9 月徘徊:月亮因我歌而徘徊不进。

       10.相期:相约会。

       11. 邈(miao第三声):遥远。

       12.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13.徒:徒然,白白的。 

       译文:

       我在花丛之间喝酒,一醉方休,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月不能与我同酌共饮,影徒然地跟随着我的身体。

       暂且伴随月和影,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我唱歌的时候月亮在我身边徘徊,我跳舞时影子随着我一起跳舞。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我愿与你结下永远忘却世情的交游,相约会在遥远的银河!

       诗文解释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诗词赏析

       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时李白在长安。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花间有酒,独酌无亲;虽则无亲,邀月与影,乃如三人;虽如三人,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虽不解饮,聊可为伴,虽徒随身,亦得相将。及时行乐,春光几何?月徘徊,如听歌;影零乱,如伴舞。醒时虽同欢,醉后各分散;聚时似无情,情深得永结;云汉邈相期,相亲慰独酌。此诗一步一转,愈转愈奇,虽奇而不离其宗。青莲奇才,故能尔尔,恐未必苦修能接耳。"

《月下独酌》全诗注解及赏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突出写一个“独”字。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彷徨。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抗议,也有对自由与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的。

       开头两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已点出“独”字。爱喝酒的人一般是不喜欢独自一个人喝闷酒的,他们愿意有一二知己边聊边饮,把心里积郁已久的话倾诉出来。尤其是当美景良辰,月下花间,更希望有亲近的伴侣和自己一起分享风景的优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这种心情,但是他有酒无亲,一肚子话没处可说,只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邀请明月和自己的身影来作伴了。这两句是从陶渊明的《杂诗》中化出来的,陶诗说:“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不过那只是“两人”,李白多邀了一个明月,所以是“对影成三人”了。

       这首诗虽然说“对影成三人”,主要还是寄情于明月。李白从小就喜欢明月,《古朗月行》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在幼小的李白的心灵里,明月已经是光明皎洁的象征了。他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热切地追求她。《把酒问月》一开头就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里也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揽明月,都表现了他对于光明的向往。正因为他厌恶社会的黑暗与污浊,追求光明与纯洁,所以才对明月寄托了那么深厚的感情,以致连他的死也有传说,说他是醉后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忆起他的故乡。青年时代他在四川时曾游历过峨眉山,峨眉山月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为人所传诵。他晚年在武昌又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是为一位四川和尚到长安去而写了送行的。诗里说他在三峡时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万里相随,陪伴他来到黄鹤楼;如今又遇到你这峨眉来的客人,那轮峨眉山月一定会送你到长安的;最后他希望这位蜀僧“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乡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静夜思》中,才会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乡四川来了。明月,对于李白又是一个亲密的朋友。《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另一首题目叫《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诗里,他又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简直是以儿童的天真在看月的。更有意思的是,当他听到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消息后,写了一首诗寄给王昌龄,诗里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象里,明月可以带着他的愁心,跟随王昌龄一直走到边远的地方。

       当我们知道了明月对李白有这样多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月下独酌》这首诗里李白对明月寄予那样深厚的情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从小就与之结为伴侣的,象征着光明、纯洁的,常常使李白思念起故乡的月亮,是值得李白对她一往情深的。孤高、桀傲而又天真的伟大诗人李白,也完全配得上做明月的朋友。

孤独饮酒的诗句

        一、《月下独酌》全诗及注解如下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

        ⑴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

        ⑵间:一作“下”, 一作“前”。

        ⑶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⑷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⑸既:且。不解饮:不会喝酒。

        ⑹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⑺将:和。

        ⑻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⑼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⑽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

        ⑾交欢:一起欢乐。

        ⑿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

        ⒀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定。邈:远。云汉:银河,泛指天空。

译文: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哪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月亮和身影,我应及时行乐,趁着美好的春光。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结为忘年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二、《月下独酌》赏析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辨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近似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过来,连他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虽然像陶潜所说的“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诗人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诗人已经渐渐进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佳音;舞时诗人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好像在他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诗人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诗人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表现了诗人难以排解的孤独。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孤独、冷清的感受。

《月下独酌(其一)》李白唐诗鉴赏

       1、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唐代: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同交欢 一作:相交欢)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文

       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明月当然不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

       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2、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译文

       夜深宴饮在东坡的寓室里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

       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3、问刘十九

       唐代: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译文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将要来。能否共饮一杯?朋友!

       4、金陵酒肆留别

       唐代: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劝客 一作:唤客)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译文

       春风吹起柳絮,酒店满屋飘香,侍女捧出美酒,劝我细细品尝。

       金陵年轻朋友,纷纷赶来相送。欲走还留之间,各自畅饮悲欢。

       请你问问东流江水,别情与流水,哪个更为长远?

       5、水调歌头·中秋

       宋代:米芾

       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译文

       中秋的时候,捣衣声混杂着风声,蟠蟀好像在思索高爽的秋天。我面对着这样的景象,是不会学宋玉去纾解悲愁的。把凄凉的心意收拾起来,给每个酒樽里都倒上美酒,内心更加觉得抵不过这样的幽静。明月挂在南楼正是我觉得充满情趣的地方所在。

       怅惘这样的胸怀,于是拿起笛子吹奏,笛声的韵律悠悠扬扬。在这清平之时,良美之夜,就把这块地方借给我让我痛饮。看着这一天可爱的风景,我倚着曲曲折折的栏杆,宇宙在我眼里也只是小小的浮萍。喝醉困乏了就靠着枕头临江而睡,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醒来。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李白诗鉴赏

        诗人下笔点题,突出一个“独”字。春天幽静的月夜,月色溶溶,花香袭人,令人惋惜的是诗人自饮自酌,竟无一人陪诗人共饮,“一壶酒”已见冷清,“独酌”、“无相亲”重复渲染,倍见孤独之情。环境的优美与人心的寂寞对照,形成了一层转折。然而诗人展开奇妙想象,邀来天上的明月、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助酒佐兴。冷清的场面又显得气氛热烈,情调也变得乐观。由孤独变为不孤独,这是又一层转折。

        中间四句,两层转折,尽管诗人主观上如此盛情,却痛苦地感到:月亮毕竟不会饮酒,自己的身影也不能举杯对酌,只能徒然伴随自己而已。“既”、“徒”二字,紧相呼应,显露出再次失望的心境。这是一层转折,由不孤独又变为孤独。接下去,诗人进一步自我解脱,遗憾虽然遗憾,但如此美好的良宵岂能虚度!

        暂且与明月和身影为伴,在春暖花开之日及时行乐吧。

        诗意稍稍扬起,然而,这种强颜为欢却掩不住心灵的悲哀和凄凉,联系开头“独酌无相亲”可知,诗人正是饱尝了人生的苦味和现实的沉重打击后,才有意避开这黑暗昏浊的世界,来独自“行乐”,徘遣心灵的苦闷。

        “我歌月徘徊”以下四句,写自己醉舞高歌的情景。诗人对月高歌,明月徘徊左右,仿佛倾听自己的歌声;影子陪自己起舞,舞兴正浓,影子也显得零乱。

        直到醉倒之后,醉眼朦胧,月光看不见了;躺在花丛,影子也不得不与自己分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明月、影子写得极富人情味。

        接着诗人将笔锋一转,提出自己诚恳的愿望。“无情游”很值得玩味。月亮、影子都是没有知觉情感的事物,李白与之交游,故称“无情游”。“云汉”,是银河,这里指天国。诗人与明月,影子相约,希望永远相伴、远游行乐,并期待到神奇的天国相聚。诗人对物抒情、淋漓尽致地倾吐着自己的向往。诗人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因此才感到孤独,才与明月、影子为友。至此,诗意升华到一个更加深刻的.境界。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通览全诗,深沉的孤独感是贯穿全篇的题旨,在艺术上层层转折,波澜起伏,愈转意蕴愈深。同时,诗人以乐写哀,以旷达写悲郁,别有风味。

       好了,今天关于“《月下独酌》李白”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月下独酌》李白”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