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篇盖全唐_孤篇盖全唐一词压两宋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关于孤篇盖全唐的信息和知识。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告诉我。

1.孤篇盖全唐一词压两宋孤篇指什么

2.孤篇盖全唐之称的作品是

3.“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是谁说的?指哪首诗词,又是什么意思?

孤篇盖全唐_孤篇盖全唐一词压两宋

孤篇盖全唐一词压两宋孤篇指什么

       孤篇盖全唐,一词压两宋孤篇指《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长篇歌行。《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

       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突破了梁陈宫体诗的狭小天地,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艺术境界。

       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唱诵,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

《春江花月夜》创作年份: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一是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

       二是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三是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孤篇盖全唐之称的作品是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春江花月夜》紧扣春、江、花、月、夜五景结构全篇,描绘了一幅淡雅而空朦的春江月夜图,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及宇宙的叩问,从而构建了一个晶莹澄澈的审美意境.作为全诗灵魂和纽带的“月”,寄托着包括张若虚在内的中国文人的生命和情感意味

       春江花月夜

       年代:唐 作者:张若虚 体裁:乐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注释

       注释: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是谁说的?指哪首诗词,又是什么意思?

       孤篇盖全唐之称的作品《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扬州人,生平不详,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其诗仅存两首,其中一篇《春江花月夜》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是一首宫体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孤篇,压过全唐“。春江花月夜为乐府旧题,相传始于南朝陈后主,但本诗除了曲调名沿用旧体外,内容与风格都与以前供宫廷娱乐的歌曲大异其趣。

       喜欢诗词的朋友可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那么这个说法是谁说的呢?指哪首诗词呢?又是什么意思呢?关于这些问题,大概不少朋友也都非常想知道,下面我就对这些个问题来解答,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批评指正。

       一、“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是谁说的?

       “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的意思就是说有这么一首词,精妙绝伦,把北宋和南宋所有的词作品都给压倒了。有这么一首诗,很出色,把唐朝的诗也给比下去了,了不得。当然,这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要知道,诗的顶峰在唐,词的辉煌在两宋。能把这些时期的作品比下去,说明这一诗一词肯定是不一般的。其实,这句话中一词指的是岳飞的《满江红》,“孤篇”指的是张若虚的一首诗《春江花月夜》。

       这句“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是谁说的呢?

       很多人都说是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说的,果真如此?经查,这个说法并不准确,闻一多先生曾说过《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句话。后来也不怎么回事,社会上就传有了一个“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的说法。

       最后,“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这句话到底是谁总结的也是查无此人,只是大家的一种普遍认知,后经大众口口相传下来的。

       二、“一词压两宋”

       “一词压两宋”,要知道两宋出了不少词作大家和无数优秀作品,到底哪一首词如此厉害呢?看来大家公认的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写怀》。

       岳飞,字鹏举,宋代相州汤阴人,南宋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他精通韬略,也精于骑射,并善诗词、书法。他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号称“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金人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这是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下面来欣赏这首词:

       《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大家从小就非常熟悉,学校的教材上也有这首词。为什么它能一词压两宋呢?我们就来对这首词进行赏析。

       《满江红》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金朝发动“靖康之变”虏走宋徽宗与宋钦宗,北宋已灭亡,南宋成立后就开始大举抗金。

       公元1136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

       这一次北伐,岳飞虽壮志未酬,但在镇守鄂州时,他写下了千古绝唱的《满江红》来表达了他收复失地,雪耻杀敌的决心和意志。

       这首《满江红》,充分表现了岳飞豪放的性格,他对国家的爱,以及他希望驱除鞑虏的激情和勇敢气概都让人敬佩不已。更是抒发了岳飞渴望精忠报国的壮怀激志,同时,也包含了他对朝廷的腐败和懦弱的愤懑之情。

       整首词,可以说是一气呵成,气势磅礴,用词精准,结构严谨,通篇都散发着极其强烈的感染力。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它把作者悲壮豪迈的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清初学者陈廷焯在他的《云韶集》中曾评价岳飞的《满江红》说:“真有气魄!好大的志气!千载之后读来,凛然而有生气。”所以,岳飞的《满江红》一词能“一词压两宋”也是实至名归,让人信服。

       二、“孤篇盖全唐”

       “孤篇盖全唐”,我们说了这首诗指的是闻一多先生极力评价的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闻一多先生给这首诗的评价是:“孤篇压倒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为什么他会给这首诗这么高的评价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是七言长篇歌行。作者用陈隋乐府旧题,全诗紧扣月下的春,江,花,月,这个纽带,统领全诗。

       整首诗语言优美,境界高深,韵律和谐;在感叹春江花月夜的奇景中,包含了游子月下思妇的思念之情,也融入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思考和探索。

       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语言自然隽永,韵律悠扬深长,有如行云流水一般。

       所以,人们之所以对《春江花月夜》评价如此之高,不仅反映在整首诗对于春江江畔的夜以及花和月的描绘非常细腻生动,其中还引发了人们对人生的思考。

       “春江花月夜”的自然美景让人痴迷,人们在这自己无法改变的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多么渺小和无奈。

       来自网络

       好了,今天关于“孤篇盖全唐”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孤篇盖全唐”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